▲企業負責人帶領求職者參觀廠區環境,并進行講解。 記者劉菁 攝
▲求職者現場填寫就業意向書。 記者劉菁 攝
□桂林日報記者劉菁 通訊員劉玉婷
節前雙向調查摸底,春節期間線上線下發力,節后群眾上門“認親”……在這個兔年春節,永??h切實朝著全年規上工業總產值破百億的核心目標,走鄉村、赴企業,快速推進節后復工復產,當起振興經濟的“紅娘”。
1月31日至2月2日,永??h派出50多輛專車,深入到9個鄉鎮,將數千名適齡務工村民接到當地企業“認親”,讓大家了解本地企業,實現家門口就業。連續3天,讓約4000名村民達成就業意向,真正讓“春風”吹進群眾的心里。
節前雙向調查摸底
抓工業、強經濟、促發展,是永??h的發展戰略之一。
在桂林經開區蘇橋工業園區,有大、小型企業共175家,其中不少是“名企”。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工業已步入全面復蘇之境。
經濟上臺階,就要早行動。兔年春節前,該縣主要領導多次深入當地工業園區,了解企業之困、企業之需。他們在桂林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了解到,企業在2021年底建設線束工廠的基礎上,年前新投資4億元,建設了沖壓件工廠和注塑件工廠,力爭今年產值達到15億元以上,用工需求將成倍增長。
據統計,僅蘇橋工業園區,今年可提供約8000個崗位,“用工難”“用工急”成了企業難題之一。
為此,永??h梳理出汽車零部件、電子、印刷、物流、餐飲、服務等20多個領域,分類建檔,并組織機關干部、幫扶干部、駐村隊員來到各鄉鎮,利用年底各鄉鎮、村委召開總結會議的時機,廣泛宣傳,力爭讓優秀人才、有求職意愿村民、脫貧監測戶勞動力等留在本地就業,解決供需矛盾。
春節期間線上線下發力
在雙向調查摸底后,1月18日,永福開展了“2023年廣西·桂林春風行動啟動儀式暨就業援助月現場招聘會”,印發招工信息宣傳單2萬余份。有了現場會和入村宣傳的招工預熱,永??h根據收集的崗位需求,于1月23日(大年初二)通過新媒體平臺,發出了《工作不用去遠方 家鄉就是好地方——致全縣外出工作父老鄉親的一封信》,鼓勵大家就近就業。
就在走親訪友的大年初三、初四,永??h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再次聯系到當地眾多企業的負責人,了解用工供需情況,并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呼吁和號召永福籍在外打拼的企業家回到永福創業,為推動永福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做貢獻。
節后組織群眾“認親”
自1月31日開始,永??h連續3天開展“春風行動”,特意組織50多輛大巴到各鄉鎮,接送3000余名適齡務工人員,來到蘇橋工業園區,進入各企業“一對一”式“認親”:參觀企業環境、了解薪資待遇,與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流。
“我之前在廣東務工,但小孩需要人照顧,今天參觀后感覺本地企業不輸外地企業?!?月1日,永福三皇鎮清水村脫貧戶張宗澤在桂林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線束工廠參觀后,決定留在“家門口”務工。
來自永福三皇鎮華山村的村民黃啟青認為,在“家門口”就業,不僅薪資待遇有吸引力,還能照顧家人,有著不可代替的優勢。一家企業的負責人介紹說,為了留住老鄉在“家門口”就業,他們主動將就業年齡放寬至45歲,同時縣政府、經開區管委會還為來廠務工人員開通了專門的公交車,建了露天停車位等,方便工人上下班。
2月1日,記者來到桂林樂恩光學科技公司發現,不少當地求職者現場填寫起了就業意向書。據了解,在永福此次“春風行動”中,雖然僅帶領3000余名村民入企業“認親”,卻直接輻射到9個鄉鎮的近萬村民,達成就業意向約4000人。
力爭今年規上工業總產值破百億
在企業與村民間架起“連心橋”,只是永??h促進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永??h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先后赴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開展駐點招商,成立了8個招商服務聯絡處,推出了‘福燕還巢’招商行動,讓11個招商項目成功落地。去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6.57億元,同比增長4.5%,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8%,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0%和6.5%。
為讓企業進得來、留得住、有發展,永??h提出了“把企業家當親人,把企業的事當家事”的服務理念,成立了招商引資和工業振興辦公室,專門抽調12名素質高、能力強、懂經濟的黨員干部“對口”服務。同時,出臺《永??h建設新型工業重鎮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12條政策措施》,派遣6支服務小分隊,當好企業發展“服務員”,并推行“雙容雙諾”等“媽媽式”的服務,幫助企業協調解決辦證、審批、融資、用電、建廠等方面問題。
“我們正在努力打造百億光電科技產業園、百億綠色新型建材產業園,爭取2023年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庇栏?h政府黨組成員、工信和商貿局局長劉學永介紹說,下一步永??h將繼續加強蘇橋工業園區的對外招商,并到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發達地區進行駐點招商、精準對接,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讓永福工業發展再上新臺階。